临沂武术学校讲柔道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 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在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提高患肢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报道了患者在膝关节术后进行非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训练等4种康复训练方案疗效的比较。结果表明,等速训练组比其他训练组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关于等速训练时角速度的选取,研究表明相较于慢速等速训练,早期康复阶段选用对创面刺激较小的快速等速训练更为合适。Davies等对膝关节伤病运动员进行不同运动速度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发现,慢速训练会加大髌股关节表面的压力,患者由于疼痛等因素往往不能坚持训练,而快速训练时,整个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都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因此本研究在设计康复体能训练计划时,以300°/s的快速等速肌力训练开始,随着患膝关节活动度的增大和肌力的增长,逐渐过渡至180°/s的等速肌力训练,在第三阶段的后期采用60°/s的慢速等速肌力训练。 临床上常把等速运动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作为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研究表明,两侧下肢肌力存在一定的生理差别,一般为 10%~15%,并且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变化不大。如果两侧肌力的差值超过20%,表明两侧肌力不平衡,弱侧的肌肉和关节容易受伤。运动员伤愈重返赛场时,患侧肌肉的力矩值如达到健侧的 85%~90%以上,发生再损伤的机率将相应减少。在本研究中,经过16周康复体能训练,运动员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都有提高,特别是左侧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增长明显,但与右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提示下一步康复体能训练安排中仍应继续加强左腿的力量训练。此外,膝关节屈伸力矩的比值(H/Q)也是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评价和监测指标。H/Q比率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动力学的改变,从而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H/Q的合理比值随测试速度不同变化范围为50%~70%,在60°/s测试时H/Q比值在60%左右。在本研究中,运动员左右两侧的H/Q虽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数据相比仍然偏低,表明运动员腘绳肌力量偏弱,故在今后训练中应引起注意。 在下肢肌力的康复体能训练过程中,离心收缩力量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损伤康复过程中进行离心力量训练,可以使胶原组织重新进行排列,使其具有“极性”,从而更好地増加肌肉损伤之后的抗牵拉能力、伸展性和弹性,降低他们被破坏的几率,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持胶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运动员下肢肌群进行力量训练,特别是对腘绳肌进行离心肌力训练,可以明显增大腘绳肌离心收缩峰力矩与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的比值,并且在随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可有效地降低腘绳肌损伤的发生率。离心力量训练应注意“快起慢下”,即下台阶训练、各种蹲起训练中的下蹲过程是训练重点。 更多关注:临沂武术学校 山东武术学校 |